颗粒感

不为阅读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年读30书,输出20篇书评”

复仇就像一团火,它吞噬的越多,它就越饥渴

《耻》 Disgrace---- JM库切

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因为这个设定,对这本书的期待比较高。

但实际观看体验较为一般,并没有特别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的剧情;

甚至于故事的结尾处理,令我十分不解。

先说下故事背景,主人公是生活在南非的荷兰裔白人,南非开普敦大学的语言学教授。

南非此时已结束种族隔离制度,但白人跟黑人之间,依旧存在历史遗留隔阂。

  • 两条故事线

文中一共两条故事线,都涉及性与罪的话题。

由主人公戴维串起,第一个故事,戴维是‘施害方’,作为大学的教授,以权力之利驱使自己的一个女学生称为其性伴侣,最后东窗事发,被隔去了教职。

第二个故事,主人公被隔去教职后去乡下找自己25岁的女儿,一个独自一人跟一群狗和猎枪生活在农场的女孩,原本是作为逃避旧生活的避难之旅,却遭遇了一家被3个黑人洗劫一空,女儿露西被三人LJ,戴维被烧伤,家里被抢劫一空的悲剧。 

最终的结局是,露西非但没有离开那个乡村,还把自己的土地给了QJ自己的人的亲戚,并且成为对方名义上的妻子,以此来获得继续生活在那里的庇佑。

  • 第一个故事

我在看的时候体感非常差,因为这个故事让我想起看过的另外两本书:《房思琪的初恋花园》和《刺杀骑士团长》  

这两本书带给我的读书体验都不太好,第一本书写的很好,但是故事着实让人愤懑不适,附上此书的读后感链接。第二本写一个中年老男人离婚后跟各种女人偷情并且各种无聊遐思和假想的故事。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刚好融合了这两本书的元素,所以整体感官体验较差。

  • 第二个故事

被侵犯的露西最后选择生下魔鬼的孩子,并且执意留在这个野蛮并给她带来极大伤害的地方,甚至出让自己的财产和名誉,只为获得在那个乡村继续生活下去的权利。

她在面对这些遭遇后曾大致诠释过自己做这个选择的原因:“没错,我走的也许是一条错误的路。可如果我现在离开农场,我就是在一败涂地之后逃走的,我的后半辈子都将用在品尝那失败的滋味上”。

十分不解,如果离开痛苦遭遇就是失败,受害者不允许这种失败发生,那么让自己臣服于这种遭遇,一辈子浸泡在这种环境里,就是真正的直面痛苦吗?

如果日后继续发生类似的事情,如果她的子女也遭遇同样的事情,她又该如何去自洽这个逻辑呢? 

勇敢的女性在面对不公遭遇时,总会衍生出莫名的勇气往前冲,哪怕粉身碎骨。过去,我或许会赞颂这种勇气,但现在,更支持远离邪恶,远离那些不公和苦难。

人生短暂,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体验,何必一头猛扎进无边深渊。如果可以从始至终的欢喜快乐,就没必要经历磨难去获得一些磨砺后的品质。


去查了一些关于《耻》这本书的读后感,看到还有根据此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千人千面,依旧很多人给出了比较好的评价,文学性和对南非历史的解读和呈现这些点上。但个人来说,并不推荐。




评论
热度(3)

© 颗粒感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