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感

不为阅读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年读30书,输出20篇书评”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 

看书名和装帧,依旧以为是普通的鸡汤书。

看完之后惊呼:这应该是转述哲学理论的书籍中形式最好的书吧,用年轻人跟学者对话辩论的方式,阐述阿德勒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层层递进,用现实生活的案例逐个分析,使得书本脉络清晰易懂。

因为书中的很多说法正好解开了最近桎梏心中的诸多困惑,忍不住就很想分享给身边的人。正如书中所述,人生三大课题:交友、工作、爱,每一个的本质其实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所以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来源,同样,也是人生幸福的钥匙。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课题分离是书中非常重要且占比了大半篇幅的概念,比如学习是孩子的课题,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如何辨别这是谁的课题“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这点在我曾经跟任老师的对话中也有提到,我经常会感觉活的比较辛苦,比较累,很多时候就是把家人的人生课题背在自己身上,生活便开始有不可承受之重,有时候压力大到一定程度会想走极端,要不直接跑路? 一点责任都不想再承担了。

或者进入新关系的时候会害怕,如果有要承担很多责任该怎么办?要不还是不要进了把...

其实真正应该调整的是设置好自己的界限,哪些是别人的课题,哪些是自己的,做好区分,让人生轻盈许多。


人人都是我的伙伴,但在你我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 

共同体感觉是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

而且,共同体范围“无限大”。

如果了解了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在某小共同体中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

这部分在我理解的是“扩大内心的格局”,当你的格局足够大的时候,也就是把自己变大,那你各个共同体中遇到的事情就会缩小,就不会有天塌下来的感觉。

想起那些遭受家暴但依旧不离开那个小共同体的人,其实就是不断缩小了自己的边界,以为整个世界除了那个共同体就没有别的可作为“自我”寄托的归属感来源。

有些关系在伤害我们,但我们走不出来(不愿走出来),是因为关系满足了一些人的本质需求,比如被认可,比如归属感


站在理性的角度,细细思考自己的各种人生选择,才发现踩了这么多坑:背起了很多别人的人身课题、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太想获得认可)、总是在纵向关系里挣扎、害怕恐惧离开一些小的共同体,比如感情比如工作,使得自己获得战战兢兢不快乐又无法跳脱出来。

诸如种种

书中说,知道阿德勒理论,最终能真正贯彻这种理论,需要你年龄一半的时间,假如我现在30岁,那到我45岁的时候,或许能活的更通透一点。

为时不晚,从今天开始修行,尽早获得真正的自由。


后记:

“什么幸福”

-----幸福即贡献感,感觉自己对共同体有贡献

“什么是自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20211205








评论
热度(3)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颗粒感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