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感

不为阅读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年读30书,输出20篇书评”

“你认为我能好起来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罗伯特·戴博德

“你认为我能好起来吗?”

“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同样的问题我也问过我的咨询师,从2017年开始接触心理咨询,慢慢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自我认知的大门。有个人可以在固定的某个时间段全身心关注你,倾听你,这种关注本身,就提供了莫大的支持。

这本书用一个寓言故事的主角蛤蟆先生的事迹讲述了一个初级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从专业的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大部分的咨询过程都跟这本书里展示的一致。不过每个人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不同,咨询师切入点也不同,这本书里的一些探讨内容也让我有很深的自我反省。


而这种敏锐的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习惯,也是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中锻炼出来的。一些浅显的问题可以通过自查解决,但人总是有盲区,一旦到自我认知的盲区后,就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和引导,才能看到更多。


人的外在状态跟TA的心境有莫大的关系

书本开头,讲述了蛤蟆的现状,邋遢疲惫而绝望,伙伴们想起过去的他神采奕奕充满激情。如果一个人在日常中不再有些闲情逸致,忙于应付一些心理上的重担,那自然是活的不太轻盈,需要调整。比如我换工作后就很少关注穿衣打扮,平时乃至睡觉想的都是工作的事情,就有点too much了,没有找到最好的平衡态。

人的几个不同状态:儿童自我状态、成年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

我们都会因为某个词或某些场景而触发童年的感受。过去所有的恐惧和焦虑全涌上心头。

这时候的我们就进入了儿童自我状态。


你是怎么处理愤怒情绪的呢?

小时候你生气时,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严厉的父母--顺从、取悦、道歉、依赖

溺爱的父母--任性

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

不带攻击性的释放愤怒

怄气是最能说明怎样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例子,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通过逐步少量降压来降低愤怒的强度,这样攻击性肯定也减弱了。

                            儿童如何释放愤怒

         强<------------------------------------------------->弱

         叛逆    撒泼   怄气   任性   郁闷   拖延   厌烦    退缩


反观自己的童年,因为父亲很严厉,童年时期表达愤怒多半使用“怄气”的方式,跟伙伴生气就会不理对方导致关系变冷淡。很少有直接表达攻击的方式来发泄愤怒。但在上一段关系中,我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一开始也是沿袭过去的路子,前任做了很多伤害我的事情,虽然生气但从来没有撒泼或严厉的表达自己愤怒,后面这种忍耐再也没有了,开始爆发式的发泄,乃至现在有愤怒也控制不了自己,感觉自己的愤怒模式从“儿童模式”进入了“父母模式”。


而这个模式过于强烈会伤害身边的人,所以我需要再进阶一步,从父母模式进化到“成年模式”,也就是学习不带攻击性地释放愤怒。


儿童自我状态:自然型儿童、适应型儿童

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人们进入儿童状态后,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

面对父母我们学到一种生存策略,并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人。幸运的话,我们就能用余下足够的精力来享受生活。


父母自我状态:你在审判谁?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


基本上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


相比责怪,负起责任听起来如何?


有时那种熟悉的情绪还是会来,我会悲伤,会觉得自己没价值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

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的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睡得不踏实,醒的又早”属于公认的抑郁症状之一。 跟人内心的恐惧有关,当你有恐惧感时,焦虑的念头就会跑到你的意识层面,让你没办法放松。就好像它们在你心里拉响警报,告诉你大事不好了,希望你能做点什么。


高情商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它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它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更重要的是,它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人生坐标


                            |

我好,你不好          |    我好,你也好

--------------------------|------------------------------ 

我不好,你也不好    |   我不好,你好

                            |


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自证预言,人生游戏”

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





评论
热度(4)

© 颗粒感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