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感

不为阅读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年读30书,输出20篇书评”

没有特别追求的你是什么样子?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春树

在国内,村上估计是日本小说家中最如日中天的一位吧。看过第一本春上的小说叫挪威的森林,那时候还在初中阶段,被里面的情色描写所震惊。而后就没怎么看过村上的书,

听说这本小说家是本散文,看起来应该相对轻松,也是没有看过村上的散文随笔,所以特意下下来观摩一番。没想到村上的小说是这样完成的,而他的对待生活的理念也无不渗透在他写小说的过程中。总的归纳之,就是“不要理会太多的规矩,不要逼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一切以内心的快乐为基准”。

在写到为什么会走上写小说这条路,村上的答案不免有点戏剧性,在某次看球赛的赛场上,突然一种思绪从天而降,村上结结实实得接住了,仿佛一道圣光瞬间P中了这个人,让他开了写小说的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的人生中肯定也有过这样的瞬间,那一瞬间,觉得自己为什么不去跑步呢?说不定我也可以跑马拉松。那一瞬间,觉得自己为什么不去创业呢,说不定自己创业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从而达到财务自由。但是在这里有个困惑,这种瞬间的灵感而至,如天授使命般的充满激情的瞬间,跟头脑发热的瞬间,有何区别?

是不是只要这个瞬间出现,我们就要立即去施行?还是要忖度再三,确定可行性再行动,估计那会这股热情也消失得差不多了。

所以我觉得村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幸运的,他感受到了这个瞬间,然后采取了行动,事实证明这个事情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促成了他一生的职业。


一直好奇很多人在说村上的文体,确实跟传统的日本小说家,比如川端康成、渡边淳一,比如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风格非常不一样。在这本书里,村上也坦言,他的小说是先用英文写成,再翻译成日语,所以没有常规日语的那种套路在里面。促成一种新的文体,村上体。


在成为小说家的路上,村上遭遇了很多文学界的批评与质疑,他在本书中多处提到,虽然他一直表现出要坦然处之,自己就是与当代的保守的日本文学界格格不入,但是他内心深处依然有很明显的反抗情绪在里面。从创新文体,到不参加常规的作家会议,从不参加日本文学界的聚会而被认为是狂妄自大,心胸狭窄的人,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大学没毕业就结婚,开了酒吧,读了7年才拿到早稻田大学文凭。村上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是一个塞外隐士,当他做某件事情觉得高兴快乐的时候,他会不顾外界的束缚,让自己的内心信马由缰,同时让自己的人生也随性而为。正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典型。这在传统的日本社会自然会招致非议,但是他依然坚挺,于是有了今天这样一位独特的小说家。





摘自文中句子:

29岁那边,突然单纯的,毫无计划的想要写小说。

我们总是想“我的追求是什么”,为什么不想想“不追求什么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呢?”

忙东忙西的,一来二往之间顺理成章,就这么瓜熟蒂落。

要成为小说家需要什么训练?

1;多看书(要做欧姆蛋,得先把鸡蛋敲开)

2;观察周围事物,不要着急下结论。


已尽人事,已竭所能。时不我待,潮不等人。

评论
热度(1)

© 颗粒感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