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感

不为阅读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年读30书,输出20篇书评”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

《关系:适度依赖》美 · 罗伯特 · F· 伯恩斯坦

 

“曾被问

你跟xx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一时语塞

但脑海中浮现这样一个画面

在茫茫大海上

我一个人站在一根桅杆上

因害怕坠落入海

紧紧地抓住那根杆子

但心中依旧恐惧,迷茫

那根杆子仿佛是救命稻草

但也同时囚困住了我

让我无法去寻找安全稳定的大陆”


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奇妙

好似互相依赖,实则互相限制

好似疏远隔阂,实则适当托举


因在与人的相处中,感知到自己过于独立自主,或者说过于疏离

总想自己解决所有问题,不愿依赖他人,麻烦他人

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但也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亲近的可能

专门去看了这本《适度依赖》



文中贯穿好几个心理测试,开篇就有一个关系模型测试

一直以为自己是纯的疏离型,而实际上

我在过度依赖上得分更高

适度依赖不及格

我属于对熟悉信任的人事过度依赖

对陌生的人事过度疏离

联想到现实生活,似乎确实如此

我到一个地方就不愿搬家,害怕分离 似乎都是过渡依赖的外现



自知,是成长和自我改变的第一步呀


书中多处论点都给我带来诸多思考跟感悟。

折选其中一个点说说:

“柏林自由大学的玛格丽特从事老龄化的研究,

她发现许多老年问题是社会

期待导致的,而不是身心机能下降所引起的。

文化暗示非常重要:

当大众都认为老年人会感到无助,

并会表现出无助时,

老年人就会做出相应的行为。“


在我们的文化背景里,各种社会暗示实在太多了

最近困扰我的就是年龄的问题

到明年我就30岁了

在我们的文化暗示里

女人过了30岁就会被贴上“大龄”“剩女”“贬值”等各式各样负面的标签

虽然我心里知道自己一直在越变越好

不论身体、精神、心灵都比过去要好太多

也更具魅力(经常被自己迷倒)

但就是没来由的焦虑

从28岁开始,这个问题就时常盘旋


其实是因为大众认为你到了30岁就应该结婚生小孩了

我时常接触这样的文化暗示

慢慢的就认为自己是不是有问题才没达到大众的要求

其实不是啊

我不想妥协,才选择在接近30岁的时候重新恢复单身

如果真的用外在评价系统来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我可能已经有2个小孩了

所谓的按部就班


那为什么这么焦虑呢

可能是因为要强

总不想落在人后

(太在乎评价)


想明白了先后顺序

焦虑就焦虑吧

人生也就一个而立之年

总要借机想明白一些事情


-------------话锋一转专用线------------


本书的大致脉络是分析了几种基本的关系模型

产生的原因,表现,产生的影响,如何解决

然后更具象得从爱情、友情、亲情、亲子、工作、困境 这几个角度

去剖析关系以及如何运动适度依赖的技巧。


跟其他心理学读物相比,比较浅显易懂,没有那么艰涩

也没有教科书式的枯燥

案例鲜活,文字流畅,很少废话

对人际关系有困惑的人

推荐阅读哦




评论
热度(6)

© 颗粒感 | Powered by LOFTER